您好,欢迎访问中国帕金森病协作网请登录免费注册
您当前位置:首页 > 关爱中心 > 病友关爱
震颤麻痹症状的表现及病因
信息来源:所以有你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15-04-14

    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氏病,是50岁以后比较多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椎体外系慢性退行性病变性疾病。主要是由于脑内黑质及其上行的黑质纹状体通路受损,患者纹状体中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所致。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:前者病因未明,称震颤麻痹;后者由多种病因引起,称震颤麻痹综合征或巴金森氏综合征,如脑炎、脑动脉硬化、颅脑外伤、一氧化碳中毒、脑肿瘤、结核、酚噻嗪类与利血平等药物引起。本病三大主征为震颤、肌强直、运动减少。震颤常以肢体远端最明显,手及手指常呈搓丸样动作,在静止时发生,活动时减轻,情绪激动时加重,睡眠时消失。该病由英国医师帕金森(1817)首先报道,经过半个世纪后(1868)才被认为   是一个独立疾病,命名为震颤麻痹。后人为了纪念这们先师,又称为帕金森氏病。
     本病病因目前沿不十分清楚,但可继发于脑炎、金属中毒、脑动脉硬化、脑外伤,尤其与老年人动脉硬化症等病史有关,称为帕金森氏综合征。
     震颤为最早症状,常起于一只手,其次是同侧的下肢,再后为对侧的上肢及下肢。病人感觉肌肉僵硬不灵活, 面部呆板如带面具。称“面具脸”。眨眼及眼球运动减少、患者随意运动减少而缓慢、声音低沉万里单调。行动时起步困难,走起来小步急行称为“慌张步态”,且咀嚼、吞咽、语言、书写均有困难。除此之外,还可有多汗、 流涎、皮脂溢出等植物神经症状,并发忧郁症,智能衰退、兴趣减少等。
     震颤的特点是动作的幅度小,形成固定有节律性,在安静状态下出现,运动时可得到缓解,情绪激动时震颤加重,睡眠时则消失,如震颤发生于头部则出现规律性点头样动作。其次,临床可见齿轮转动样强直,一般均由肌张力增高而引起,表现为手指精细动作不协调、小写症,随病情加重逐渐出现全身屈曲姿态,自我感觉肢体变得僵硬不灵活, 有均匀的阻力感。

相关信息
分享到: